主題繪本 / 親子圖書 / 活動體驗空間
歌劇院又有新地標!座落在B2小劇場前廳的閱讀小劇點,由七座書架、八個懶骨頭、五座帳篷、一個搖籃椅共總組成的空間,每季都會依不同主題輪流上架近百本國內外繪本書,讓大家「限地閱讀」。這個小角落「不想」讓大家擠一塊兒,情願提供一個安靜、乾淨、舒服的親子共讀空間,所以將會有人數限制(也請大家體諒喔!),進場時也要先「把手洗乾淨」!
除了開放自由入場的閱讀時光,也推出繪本導讀與手作活動,讓故事達人為孩子們導讀繪本,開啟色彩圖像語言的力量,也讓詩意詞句喚醒孩子對文字的感覺與溫度,歡迎大小朋友與我們一同漫遊繪本世界!
場域開放資訊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 11:30-21:00(如遇辦理親子活動,書展現場暫停開放;如遇小劇場演出,視團隊需求彈性開放)
4/17(五)17:00-21:00 因辦理「兒童夜訪歌劇院」活動,B2閱讀小劇點暫停開放。
▌容留人數:遇演出時,視演出團隊需求彈性開放,限制20人以內;其餘時段依現場情況開放30-40人。
▌注意事項:閱讀區域禁止飲食(書架周邊、吊椅等),請將食物或飲料置於入場暫放箱內。
《WOW!蛇年溜溜趣》主題書展:1/7(二) - 4/27(日)
圖像授權:未來親子/小天下出版授權使用。圖片選自《12生肖動物童詩》,趙國宗.圖/林世仁.文;Illustrations copyright © Zao Bi
歌劇院B2閱讀小劇點-繪本展
神龍悠忽擺尾而去,我們將迎接地支第六位的蛇年。作為一種古老而原始的爬行動物,蛇冰冷的軀體與身上的毒液,有時難免令人害怕,但行蹤出沒靈活又出奇。在東西方的傳說,蛇經常是被視為崇拜的對象,埃及金字塔壁畫、莎草紙畫上,又或在古籍《詩經》、《山海經》、魏晉志怪小說《拾遺記》等,都有蛇靈神的記載。
「蛇」作為古代中國早期圖騰文化代表之一,較「龍」更早出現,又因為「蛇」是「龍」圖騰的組成元素之一:馬頭、鹿角、虎掌、鷹爪、龜腹、牛耳、魚鱗、魚鬚、蛇身,故有專家認為「蛇」就是「龍」圖騰的前身。中國古老民俗文化中,蛇曾被認為是美好的象徵,受人崇拜的形象,是華夏民族一種原始宗教神,被後人稱為始祖神。
現今的蛇圖騰在少數民族服飾、生活用品仍常見存,如:臺灣原住民中的排灣族、魯凱族的神話,排灣族視百步蛇為族人的守護神、重要圖騰、貴族專屬紋飾,並大量出現在木石雕刻、日常用品及服飾上,蛇圖騰的流傳強化了排灣族文化保存。此外,蛇的形象也常見於民間傳說,最著名的莫過於《白蛇傳》,不斷的以戲劇、電影、舞蹈形式演出,更是民俗年畫中的常見題材。
在基督教信仰中,視蛇為邪惡的象徵,因此以「蛇」為主角的童書並不多見。隨觀念改變,近代繪本作者以創意和嶄新觀點,賦予蛇活潑靈動的形象,不僅為蛇平反,也給童書帶來更多樂趣。
本次繪本書展精選:《世界上最棒的蛇》由法國插畫家溫格爾創作,故事主角波特夫人收到一件兒子送來的生日禮物,竟是一條大蟒蛇,牠不但會陪主人上街購物、拚英文字母、和小朋友玩,還會幫忙抓小偷!《小蛇肚子咕嚕嚕》為日本知名插畫家宮西達也所著,繪本裡的小蛇喜愛各種食物,美味的三角飯糰、圓蘋果、彎彎香蕉......成為孩子們對各種形狀的認知,開啟孩子對食物與世界的豐富想像;《12生肖動物童詩》由臺灣國寶級畫家趙國宗繪製色彩繽紛、造型童趣的十二生肖,加上金鼎獎作者林世仁的童詩創作等,匯聚成一場生動活潑的動物嘉年華。

策展老師
擔任小大繪本館志工及講師。
研讀繪本十餘年,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評論書寫及翻譯、書系策畫,曾擔任聯合報年度童書、Openbook閱讀誌年度童書等獎項評審。
從小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和寫故事,現致力於推廣兒童圖畫書與親子共讀,上山下海四處和小朋友說故事,也和大朋友分享賞析繪本的樂趣。出版繪本《貪睡的穿山甲》、《穿山甲的故事地圖》、《小石獅的大發現》,曾兩度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