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 NTT TIFA─克里斯汀.赫佐《依據自然》
04/27(五)19:30
法國當代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 歌劇院駐館新作
臺灣影像藝術家江元皓視覺設計
以舞者肢體語彙結合自然場景 畫中畫實驗舞作
他的作品經常感覺緩慢且需要沉思的,提供裝置轉移的視覺化風景,就像需要注意力專注才能看得出來是活生生的,而不是雕塑。
—紐約時報
沒有空間,我無法構思身體形態;我也無法想像一個沒有身體的空間。
—克里斯汀.赫佐
法國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2018年最新系列創作計畫,於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創作呈現,將歌劇院多樣的建築空間與自然環境,與身體元素揉合再解構,展現舞蹈與空間的詩意對話。繼2013-2016年間所發表的「大眾舞蹈系列」三部曲後,赫佐突破自我,再度展開另一個對於空間與場域關係探索的創作計畫。
克里斯汀.赫佐的雕塑藝術背景,使其在藝術創作的脈絡中,不僅推出前衛實驗的跨領域藝術創作,更出色的展現他獨特的氣質與詩意風格。此次的作品,源自對「景框」的著迷,重新探討「框」的限制,畫外是否存在其他視角?赫佐從過去的創作中尋找素材,駐館期間將舞作元素拍攝成影像,如同實驗性電影風景,於小劇場創造多層的視覺樣態,讓現場舞者與影像形成「畫中有畫」的景像;編舞家對攝影「景深」的觀察,在聚焦與打開視野之間的視覺來來回回發想的提問,也是這次作品想要實驗的部分。
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
現任法國蒙彼里埃國家編舞中心 (ICI-CCN Montpellier) 藝術總監。
1965年出生於法國坎城,並於法國土魯斯展開他的藝術創作道路。曾於1996年成立藝術團體「脆弱組織」,呈現並推出前衛實驗的跨領域藝術創作,其作品風格多元且經常結合各領域藝術形式,創作含括編舞、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舞台設計,並曾受邀執導3齣歌劇,獲得法國文化部提名為2014年「文藝騎士勳章」候選人。
赫佐自1990年代起,陸續與多位知名當代編舞家合作,並曾擔任音樂創作或服裝設計,時至今日已累積超過30齣的作品。他與臺灣藝術圈互動密切,多部作品曾受邀來臺演出。除了創作與演出之外,也致力於藝術教育及推廣,同時任教於多間藝術及現代舞蹈專業學校。赫佐於2013年獲頒法國著作人協會(SACD) 最佳編舞獎,2014年和凱堤.奧利弗為法國馬賽國家芭蕾舞團共同設計裝置藝術作品《抑或不是》(Ou pas)。三部曲系列的首部曲《依據真實》獲得2013年法國劇場評論學會大獎。克里斯汀.赫佐於2015年獲選為法國蒙彼里埃國家編舞中心(ICI-CCN Montpellier) 藝術總監。其卓越的當代藝術視野受到國際藝壇矚目,陸續獲邀擔任比利時布魯日藝術中心2017「十二月舞蹈節」(December Dance)策展人,及臺中國家歌劇院「2018台灣國際藝術節」策展人。
編舞、舞台、服裝暨燈光裝置設計/克里斯汀.赫佐
舞者/凱雷姆.加勒貝克、茱莉.吉伯特
燈光設計/凱堤.奧立弗
視覺設計/江元皓、蘇菲.萊利
技術統籌/蒂埃里.蓋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