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青年創作工作室
學習 x 實踐 x 專業交流
臺中國家歌劇院「LAB X 青年創作工作室」,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以面對面的導師制,為25歲以下之青年藝術創作者提供專業學習、研究與實驗的創作孵育平台。2020年首次啟動,以「舞蹈」及「影像」創作為題,邀請備受國內外注目的新媒體編舞者蘇文琪及跨域影像創作者周東彥,擔任本計畫年度導師。
本計畫著重於創作概念實踐的「研究過程」及公開的「階段成果分享」。經由導師的經驗傳承、陪伴引導,提供實務研究方法,並經由導師的密切交流獲得趨勢資訊,開拓更具前瞻的藝術視野、思想與行動。
紀錄片
成果分享會
2020/11/21(六)
地點
臺中國家歌劇院 角落沙龍、排練室時間
10:00-12:40 影像組成果呈現
14:00-16:30 舞蹈組成果呈現
16:30-17:30 交流茶會出席
影像組 | 導 師 周東彥、創作者 田子平、謝文毅、謝竺勳
回應人 王柏偉(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藝評人)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策展人)
舞蹈組 | 導 師 蘇文琪、創作者 林楷育、洪翊博、廖思瑋
回應人 周書毅(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策展人)
成員介紹
年度導師
舞蹈創作導師
一當代舞團創始者
作品以結合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的概念與形式,嘗試從新媒體的思維裡,重新思索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延伸當代藝術在面對數位科技的衝擊所帶來的提問與省思。積極地以工作坊、研討會、表演的形式,與國際藝術家與科學家保持創作上的互動與合作,曾參與日內瓦科學與藝術工作坊、日本媒體藝術中心YCAM舞蹈與科技等計畫。
曾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特別評審獎、2017世界舞台設計展另類設計金獎。更多關於導師
照片| 國家兩廳院 提供
影像創作導師
狠主流多媒體總監、狠劇場導演
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暨設計學院劇場與多媒體碩士MA Scenography;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創作以影像與劇場為核心,亦跨足錄像藝術、紀錄片與MV等。2013年以劇場作品《空的記憶》獲世界劇場設計展「最佳互動與新媒體」大獎;多媒體劇場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入圍2016年法國安亙湖數位藝術獎;跨國合製劇場作品《光年紀事》繼2018年台北藝術節首演後,同年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演出;國際共製新作《虛擬親密》及《城市之臉》將於2020年分別赴澳洲Asia Topa及荷蘭Noorderzon國際藝術節世界首演;影像作品曾多次入圍金馬獎、臺北電影獎及參與國際影展。
更多關於導師
青年藝術家 舞蹈組
因自身學習背景,一直以來私心於舞蹈及科學,反覆思索科學實驗和藝術創作的關係與可能性。作品期待能連結科學概念和審美直觀,細膩且具體的傳遞出實驗室及物理現象當中,不曾被仔細關注的科學之美,同時嘗試以科學實驗設備、技術,轉化為人體可直接感知的美感,從粒子到宇宙,放大或縮小至人類可感知的尺度,人類是萬物的尺度。逐步探索、思考與提問,及所對應的身體動態方式。
近期入選臺中國家歌劇院2020「LAB X 青年創作工作室」、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2021駐村計畫。
研究計畫 | 階段實驗聲波可視化、光學隱形裝置、氣流及壓力的成像,以反直覺、抽象原則,反思肢體的形式
- 嘗試拋出自我提問,與觀眾建構語彙,科學現象如何介入身體感知?或是身體作為科學現象表演性的媒介?以科學實驗為基礎擴大人類可感知的可見與不可見,重新解構及結構何為身體動態方式?
計劃階段嘗試透過物理現象與光的使用每秒改變觀眾的感知,將演出場域形成書寫光影的對話,包含觀眾,一同走進光的形體,參與光的型塑,由肢體到科學現象的現場性出發喚起觀看與存在的意識。期待透過這次機會,繼續深化探索各種身體動態的觀點及科學擴張感知的表演性,持續自我提問,發展系列作品。
聯絡方式:1002karen@gmail.com
畢業於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創新媒體設計組。現為街舞舞者與自由工作者,「實踐ㄎㄨㄢˊ舞蹈團體」成員。創作以街舞結合科技藝術,亦有影像及音樂創作。曾獲國外工作營 2020 Taiwan Dance Delight 日本決賽代表,2017 College High Vol.13 Stage4 HipHop Prelim 亞軍。近期參與2020衛武營週年慶2.0《電波作業簿》3D美術製作與燈光助理。
研究計畫 | 以互動裝置實驗感受、相互牽制以及再創造的過程
- 身為街舞舞者,創作思考多伴隨音樂與外在事物的取樣,輔以個人特質和肢體展現作為呈現方式。但如果,音樂和外在,會隨著舞蹈而有變化呢?
藉由一連串的實驗與研究,最終以「光」作為開啟視覺想像的媒介,比擬為外在事物。在不同空間中有著不同光線,形成畫面帶來各種啟發,並使用Arduino 結合Processing 完成光感測的互動裝置。身處在有著錯落光源的空間中,被光(外在)啟發靈感,藉由不同的光源,在當下產生不同音樂起伏,音樂又影響著舞蹈,形成三者制衡的系統。
聯絡方式:dico16b12@gmail.com
現就讀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學系。作品多以人之間的關係出發,在街舞、現代舞及戲劇的學習背景下,造就肢體豐富的情感及層次,擅於使用帶有人聲的音樂,將戲劇成份融於舞作。
作品《當某些人成為一種習慣》榮獲2020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佳作,《我們離別的時候,北方不再下雪了》入選第二屆漂鳥舞蹈平台,並參與2020第13屆臺北藝穗節《習慣你的一種習慣》,擔任編舞者、舞者及製作人,也隨張艾嘉董事創辦之果實文教基金會《果實藝術創作營》遠赴香港及臺東,帶領高中生接觸藝術創作。
研究計畫 | 以影像媒材重新定位觀眾與舞者的距離
- 儘管外面的世界之大,但我的世界只有不到兩公尺的圓形。
《籠子裡的鳥認為飛是一種病》作品探討社群媒體單面向的接受與認知,萬事皆有兩面甚至更多面向,但現今新資訊的接收與傳送快速到讓人無法思考,Instagram上15秒的限時動態,是否會成為未來人們認知事物的標準?是否可以辨別眼前所見的一切真實與否,能有更多理解的角度?俗話說眼見為憑,如今也成了問號。作品中嘗試結合影像與舞蹈,運用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重新定義舞蹈對於人們的認知與價值,「新媒體」一詞是時下火熱的關鍵字,但對我而言是一項全新未知的領域,希望能透過此次舞蹈與新媒體的研究,啟發對跨領域的結合,更多發展的元素及可能性。
聯絡方式:king48765@gmail.com
青年藝術家 影像組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創作脈絡以人類感官、人性需求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之間迸發的靈感為焦點,並從創作中企圖實現多方位的藝術作品。涉略動力裝置、錄像裝置、影像設計、跨領域劇場。曾獲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2020)、臺灣新貌獎(2020)、新媒卓越獎(2019)、放視大賞跨領域類兩項入選(2018)。參與劇場作品有狠劇場x 荷蘭WERC《城市之臉-遠距版》(2020)、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白港》(2020)、《異日方梭》(2020)、關渡光藝術節《壞運動》(2019)、巴洛克機器工作室《瘋人船》(2019)、《浮田舞影》(2019)。
研究計畫 | 以光介入視覺感官的邊界關係
- 影像即為人類對於光的反射視覺,而光存在的三維空間並不僅限於平面成像,本次計畫將以追尋影像之中最純粹的「光」成像做為研究動機。人類對於空間的掌握是透過視覺平面成像和大腦建築的立體空間感所建構,打破以往對於影像在空間中的平面限制,在這次作品嘗試製造有機的介質和光的路徑借以成像,在三維空間中以點線面重建場地的邊界和立體的空間認知,並與舞者的肢體互動,將身體的邊界和空間視覺重新形塑。
聯絡方式:tzp0408@gmail.com
影像創作者、現就讀逢甲大學建築學院創新設計學系。學習建築設計期間,逐步探索影像、建築空間,以及多重設計藝術間的關係與界限,同步探討數位媒體對視覺語言與空間的影響力。
自2017年起,透過自學起步、挑戰融合建築領域之外的其他藝術設計,如:展覽主題影片、產學合作宣傳片及藝術實驗片等。直到參與劇場的動態主視覺設計,以及生命舞台劇製作和演出,展開舞台場域的空間探索與應用。2020年發表《LOST 在熟悉處迷路》以單色視覺創作,結合肢體、視覺、聲響、服裝與空間的實驗劇場,強調打造一體的藝術語言。創作持續挑戰以數位媒體建構的虛擬空間,並探討在視覺影像的影像力增加時,藝術將如何被觀看和體驗。
研究計畫 | 「孤伶世界」一個能被走入的影像,屬於自己的VR空間
數位世代發展快速,接踵而來對生活的挑戰,迎來更快速與智慧的生活,卻如同迷航般,在世界條框、大量群體的錯誤共識中,不斷尋找所向。研究主題強調現今匆忙的社會,與便利的生活裡,如何專注於個人與內在,重新認識自己並做出選擇。影像設計部分,利用單純的線條、色彩、素淨、與抽離色彩後,黑白相間的美術設計,貫穿作品視覺。抽離色彩的干預後,暗示更專注的經驗,將觀者帶入有秩序的空間,穿過形象化的人生歷程,引導觀者投射自我於作品,形成大眾如常的生命經驗。
《EMPTY》作為階段作品,挑戰空間、虛擬影像及媒材的合併,以創造能夠被進入的影像為初衷,透過VR虛擬實境,將影像視覺與空間經驗結合,讓觀者身歷其境於VR建構的空間影像中。
聯絡方式:wayne870610@gmail.com
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輔修劇場設計學系。曾獲宜蘭獎優選、北藝大新媒體卓越獎等。創作以影像裝置為主,結合視覺轉換空間形式,以光影變化及細微感官出發,運用燈光、機械動力裝置、聲音等,試圖尋找各種媒材的多元性。對於動態影像有不同的思考與詮釋,探討影像本質與成像方式,達到如幻覺般的效果。作品發想自文本、日常體驗及現象。近期與不同專業領域藝術家合作,並於台北北投成立「平谷試誤所」,將空間概念實體轉化爲視覺表象,結合劇場與當代藝術的語彙,實驗不同的觀演關係。
研究計畫 | 利用影像箱體裝置,探討觀看視角中夾雜時間與人的虛實相互關係
- 此計畫由一個箱體出發,試圖實驗箱體隨即移動的狀態與影像裝置的現場性,將之產生無限延伸的想像。
從人、空間與時間的關係,延伸出影像載體的裝置本身,討論當未來進入某個無法想像的時空,出現不同次元的空間維度,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將會成為某種意識表達的方式,且間接影響環境的體制。體制如同巨大的有機機械體,不斷地運行,生物行動與意識交流將成為餵養整個體制的營生,達到相互平衡。觀眾介於不同觀看視角下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且自主性的透過改變來控制箱體內發生的事件,藉由不穩定而循環頻率變化的科技實驗裝置呈現生命中潺潺的喘息。
聯絡方式:a311867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