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選訊息】「2025 TSMC╳NTT+ 青年創作工作室—演算藝術」甄選 | 即日起收件至3月3日

學習 x 實踐 x 專業交流
臺中國家歌劇院(簡稱歌劇院)專注於探索科技與表演藝術共創可能性,積極開展跨領域藝術之創新應用。自2020年起推動「LAB X 藝術跨域實驗平台」(簡稱「LAB X 計畫」),深化表演藝術與科技藝術的協作關係,冀望面對數位時代快速變遷的浪潮中,為具有新視野創作者提供實驗機會,並積極串聯國內外跨領域的專業資源與師資,逐步建構人才培育的生態圈,攜手開創未來藝術的新面貌。
「青年創作工作室」(簡稱本計畫)旨在培育30歲以下青年創作者,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提供專注學習、探索及實驗的機會與支持,並在重視探索、研究與思辯的過程中,鼓勵創作者對計畫的實踐與驗證。2025年再度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作,以「演算藝術」及「音像藝術」跨域創作為主題,「演算藝術」由勞孔團隊(Laokoon)創團成員,來自柏林與維也納的三位藝術家科西馬.泰拉斯(Cosima Terrasse)、漢斯・布洛克(Hans Block)及莫里茲.里斯維克(Moritz Riesewieck)共同擔任導師。歌劇院每年設定不同主題,激發新世代創作者想像力,面對挑戰相互撞擊,產生創作能量,透過國內外經驗交流、創作陪伴、實作研究等多元途徑,培養更具遠見的藝術視野、創作思維與實踐能力。
申請資格
計畫成員皆需30歲(含)以下,以臺灣為創作基地,具備2年以上藝術相關創作經歷及技術背景之個人或團隊。
以「表演藝術」及「數據與演算法技術」做為作品核心之創作者。
可獨立或以共同創作方式參與甄選,需具有技術操作之能力。
本計畫(含評選階段)以英文進行,需具備英文會話能力。
申請方式及流程
- 收件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3月3日 (一) 中午12:00止。
- 請將申請資料E-mail寄至 nttartist@npac-ntt.org。
- E-mail主旨請註明「青年創作工作室—演算藝術甄選—OOO(申請者姓名)」
- 即日起
開放收件 - 3/3(一)
收件截止 - 3/10(一)前
第一階段評選結果 - 4/1(二)
第二階段面談 - 4/14(一)前
公告評選結果
計畫內容
- 甄選名額:至多2組。
- 創作主題:自訂主題,並利用下列提問為創作發展基礎,於企畫書中說明創作內容。
- 如何將演算法應用於此次的藝術創作?
- 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導入數據分析技術?
- 這些新的科技可能性能如何被理解為一種文化科技?
- 如何在兼具創造性及批判性的前提下,運用這些工具進行創作?
- 演算技術軟硬體需自備。
- 工作時間:入選者需全程參與並配合以下活動,無法全程參與將失去入選資格:
1. 導師會議:2025年(下同)5月至11月期間,每月需與導師進行至少1次線上作品討論會議,由導師給予回饋。
2. 培訓暨導師工作坊: 6月30日(一)至7月4日(五)、8月4日(一)至8月5日(二)於歌劇院辦理。
3. 階段測試:10月20日(一)至10月26日(日),於歌劇院進行。
4. 成果分享會:11月17日(一)至11月21日(五)裝台及彩排、11月22日(六)於歌劇院排練室舉行,每組20分鐘,含簡報及實驗成果示範呈現。
5. 其他:本計畫相關宣傳與交流活動。 - 計畫資源:
1. 研創補助:每組新臺幣15萬元整(含稅),含各項工作所需之費用。
2. 場地空間:歌劇院提供排練空間、導師工作坊、階段測試及成果分享會場地。
3. 專業連結:
(1) 歌劇院及導師將依實際需求,安排相關國內外線上交流、學習研討及國內專業機構之參訪。
(2) 成果分享會將邀請策展人、創作者、專家學者、評論人、場館與組織相關人員參與,並安排會後交流,以建立專業網絡,及獲得進階發展支持的可能性。
年度導師

勞孔團隊
勞孔團隊(Laokoon)是一個由柏林與維也納的藝術家所組成的團體,以結合研究與科學的多元創意表達形式見長。他們的創作涵蓋專題文章、紀錄片、劇場作品、講座式展演及廣播劇,主要關注數位時代中人類與社會概念的轉變與發展。
科西馬.泰拉斯(Cosima Terrasse)是一位德法藝術家及景觀建築師,擅長為公共空間、劇院及文化機構開發全新參與式藝術計畫,現正獲選為2025年歐洲文化之都的德國肯尼茲策劃相關活動。他多數獲獎的作品旨在探討公共與私人利益間之關係,在與國際跨學科團隊合作下,他曾為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創作現場數據分析展演《錯誤遊戲》(Mauvais Je(ux))。目前泰拉斯正與數據科學家合作,為奧地利維也納的KÖR公共藝術計畫開發一個以Google 地圖數據為基礎的參與式作品。2018年至2020年,泰拉斯曾任教於維也納應用藝術大學的社會設計工作室。
漢斯・布洛克(Hans Block)及摩利茲.里斯維克(Moritz Riesewieck)是作家及紀錄片導演。他們首部影像作品《網路監護人》(The Cleaners)聚焦於馬尼拉的地下數位審查產業,於2018年在日舞影展首映,隨後在超過70個國際影展、電影院及全球電視平台上映。該片曾獲艾美獎與德國電視獎提名,並榮獲包括2018年歐洲獎之最佳歐洲電視紀錄片和2019年格力莫觀眾獎在內的多項國際大獎。他們的第二部長篇紀錄片《永恆的你》(Eternal You),探討新興的數位來世產業,於2024年在日舞影展舉行全球首映,現正於多國影院及電視平台上映,並再獲多項國際大獎提名,其中包括最佳歐洲電視紀錄片獎。由他們所主講,關於社群網絡時代言論自由的TED talk已吸引數百萬觀眾觀看。他們的散文集《有限的終結》(Vom Ende der Endlichkeit)(Goldmann, 2022)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自2024年起,布洛克與里斯維克皆為德國電影學院成員。
科西馬.泰拉斯、漢斯・布洛克及摩利茲.里斯維克以勞孔團隊之名,共同開發一款具藝術性的數據分身實驗──《量身打造》(Made to Measure)(2021),該作包含互動式人工智慧網站體驗(榮獲知名資訊之美獎項)及一部國際電視紀錄片(曾獲2021年最佳歐洲電視紀錄片獎提名以及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媒體自由代表攜手推動之全球影響力活動)。該網路體驗已觸及數百萬人,至今仍以多種語言在線運作,而其紀錄片已在加拿大、智利及多個歐洲國家的院線及電視台發行。
此外,勞孔團隊也致力於開發新的戲劇表現形式與模式。例如,他們近期為慕尼黑室內劇院創作《你會在哪裡找到我》(Where you will find me),該作品設定於超寫實的慕尼黑公寓場景中,觀眾能透過類比與數位訊號搜尋線索,並與AI聊天機器人進行互動。他們還為德國埃森的帕克中心創作現場數據實驗《在我之前》(Before my very I),以及為維也納城堡劇院所製作的《空無一人》(Keine Menschenseele),這部作品以逼真的虛擬人類化身進行演出,他們甚至創造出一種與一位知名維也納表演傳奇的嗓音相似的人工聲音。
聯絡資訊
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術教育部/簡小姐
電話:04-2415-5832
E-mail: nttartist@npac-ntt.org
注意事項
- 若同案獲其他單位支持,其呈現不得早於本計畫成果分享會日期,經查獲視同資格不符。申請資料缺件、逾時或資格不符者亦不受理。
- 未滿18歲之申請者,需由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填寫「法定代理人同意書」,列印並簽章後,繳交電子檔。
- 申請者應保證所提供本計畫整體或部分內容及所提供之相關影音、文字等資料,均無侵害他人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若有違法或致侵害歌劇院權利情事,應由申請者負責承擔。
- 就本計畫辦理過程之攝、錄影等相關紀錄資料,歌劇院均擁有著作權,使用於包括但不限公開播送、行銷宣傳、編製光碟、印製海報或出版專書等之相關權利。
- 本計畫相關經費之稅款由歌劇院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等相關法規扣繳。
- 有關本計畫執行、撥款及核銷事宜,入選者須與歌劇院簽訂合約書,雙方之權利義務悉依合約書辦理。
- 歌劇院得保留本計畫內容異動與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