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帶人生》到《Kiss & Cry》:賈柯.凡.多梅爾的奇想宇宙
撰文/無影無蹤
45年來,這個導演只拍了四部長片,但他可是當代最重要的創作者之一。如今,他轟動全球的舞台劇也要登陸台灣了。
我跟比利時導演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的初次相遇是《倒帶人生 Mr. Nobody》(2009)。故事以2092年為背景,主人翁尼莫是世界上最後一位面臨自然死亡的人類,原來在未來人類都能透過更換細胞而實現永生,而尼莫卻選擇自然凋零。
心理醫生透過催眠,讓尼莫回到了人生的三個轉折時刻,並讓記者記錄下來這些過往回憶。觀者隨之陷入在尼莫混亂的意識之流,卻發現這些回憶經常是自相矛盾的,難以辨明真假,但可以確信的是,我們從中看見人生的任何一個關鍵的選擇,都可能讓自己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倒帶人生》大膽且絢麗的敘事方式,令當時高中剛畢業,還在慢慢博覽群片魅力的我為之絕倒。多線敘事中既有科幻元素,也有突然打破第四道牆的哲學性自述,還有不少實驗性影像,在歌曲〈Mr. Sandman〉(1954)的串接之下,令我領會了電影藝術能夠帶來的魅力。
時隔六年,終於又等到他的新作《死期大公開 The Brand New Testament》(2015),作品竟是以上帝之女為視角,將上帝描寫成一個脾氣暴躁的糟老頭,女兒不忍上帝經常惡整世人,竟入侵他的電腦,把全人類的壽命時間透過簡訊發送出去,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
乍看是惡搞喜劇,但其實電影正是在談論如果人類能掌握自己的死期,人生觀將會有何轉變。這種哲思奇想,一向都是多梅爾的拿手好戲,又如他首部長片《托托小英雄 Toto the Heros》(1991)敘述男主角湯瑪斯自小就認定自己是被抱錯的孩子,這種執念使之動了殺意,但身兼編導的多梅爾一樣讓敘事千迴百轉,讓故事圍繞在宿命論的辯證之中,已有《倒帶人生》雛形。
《第八天 The Eighth Day》(1996)堪稱多梅爾最平易近人的作品,以唐氏症少年歷險為主軸,不只是通俗的悲天憫人,還以主角觀點呈現了許多多采多姿的奇想世界。在多梅爾的出色執導之下,罹患唐氏症的男主角帕斯卡.杜奎奈(Pascal Duquenne)更破天荒榮登坎城影帝。
先天的病痛與身障人士,向來是多梅爾經常出現的主題,原來是因為他出生時差點被自己的臍帶給勒死,氧氣不足,事後家人都悲觀地推測他可能會有所殘缺。這讓他長大後反覆思考「另一種可能」,要是自己真的不幸成為了「另一個人」,那麼那會是什麼樣的人生?而那又是不是真的是一種「不幸」?
我們無法像遊戲人物一樣重新選擇,再活一回,但總是能透過創作推敲。多梅爾有如頑童,總是在他的作品中討論這些命運的多變性,並經常讓角色墜入超現實的迷宮之中,展現他活躍的想像力。
只是看到上述時間線歸納下來,多梅爾可說平均八年才會推出一部新作,醞釀創作的速度極長。我過去也經常在想,多梅爾在執導演筒之外,究竟還在忙些什麼?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多梅爾的創作不局限於劇情片,自2011年起與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合作,創作了匠心獨具的「手指舞台劇」《Kiss & Cry》。如字面意義,台上的角色與人物就是手指,撇除掉面目的五官與身體軀幹,橫跨劇場、電影與舞蹈,《Kiss & Cry》堪稱實驗性的極簡式創作。
觀眾不僅能欣賞螢幕上的影像,更能同步見證影像如何透過即時拍攝、一刀未剪地放映於眼前,打造雙重感知的觀劇體驗,劇場語言相當新穎。多梅爾以一貫的視覺魔法與天真奇想,敘述了一位女人的五段愛情故事。透過場景的輪換展現時光流變,以音樂與舞蹈吐露豐富的情感。這部作品由德梅創立的阿斯特嘉舞蹈劇場呈現,目前在全球已巡演超過三百場,也是繼上回來台演出《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Cold Blood》睽違4年再次登台。
一雙手能演繹戀人交纏的心動舞步、也能化身夜裡匍匐爬行的蜘蛛;多梅爾在接受《University Musical Society》採訪時曾解釋這種獨特的製作方式:「即使是拍攝方式對我來說也是全新的,因為我們很少在電影中使用混合比例——將微小的房屋和微小的場景結合在一起。例如,一隻手睡在床上,手比枕頭還小。但當她醒來時,她比床還大。然後她走到花園裡,手又比房子還大!因為比例不同,我們可以創造出更接近夢境而非現實的影像。」雙手透過劇場與影像的魔法,精準詮釋戀情中的悸動與期待、矛盾與失落。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部作品完全沒有使用任何數位特效。「所有的特效都是當場製作並肉眼可見的。」多梅爾說道:「這就像一個魔術。你知道這是個把戲,但你還是會相信它。」團隊也巧妙利用攝影機的拍攝角度,讓觀眾成為表演的一部分,展現劇場即時性的魅力。
多梅爾甚至精心設計多個場景向經典電影致敬,例如名導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舞王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的踢踏舞姿等。可以從這些引經據典之中看到多梅爾的導演本色。
目前《Kiss & Cry》已經以八種語言呈現,這次在台灣的中文旁白,則請來曾以《親愛的房客》(2020)榮獲金馬影帝的莫子儀擔任旁白。其沉穩且富有層次的聲線,為這段深刻的愛情記憶注入情感的溫度與敘事的重量。多梅爾表示:「這部作品不像是一齣外國戲。觀眾總是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看它。」台灣觀眾將在劇場裡,與莫子儀的聲音一同進入這個充滿奇想與溫柔的記憶迷宮。
英國《獨立報》盛讚該作「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波士頓環球報》也譽之為「影像和劇場的完美結合」的跨界經典,這再次證明藝術的無限可能。
「這部作品能帶來喜悅,因為我覺得它是為那些想看新東西的人而創作的。它也特別受年輕人歡迎,因為他們習慣於用影像裝置來發掘創作的可能性。我聽過最有趣的觀眾回饋,是一位年輕人對我說:『最讓我驚訝的是,這種表演竟然是上了年紀的人做出來的!』」賈柯.凡.多梅爾得意的說。
2025 NTT遇見巨人—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手指舞蹈╳物件劇場╳電影運鏡
以指尖為筆,書寫一封獻給愛與失去的情書
𝟏𝟎/𝟐𝟓(六)—𝟏𝟎/𝟐𝟔(日)|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