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互動,打造聲音遊樂園:專訪藝術家奶爸王仲堃

文|李伯儀

攝影|吳翛

 

那個10 年前在訪談現場有點怕生的男子,已經不見了。坐在眼前的是對創作理念侃侃而談、時不時穿插育兒經的奶爸,而工作室裡信手捻來的道具和工具,在此時此刻,像是成為了其次,有趣的是兩個孩子的手工作品,在方形木塊和手繪圖騰製成的智慧型電話「ㄞ鳳」。純真而遼闊的想像力讓大人看了都會心一笑。

藝術家王仲堃的想像力來自聲音,他的作品總和聲音有關,他說媽媽會彈鋼琴,也會帶他去文化中心聽音樂會,這些音樂會都是他對聲音和音樂的啟蒙,「我沒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但聽音樂會的感受,那種對現場的觀察,培養了我對音樂的直覺,還有去觀察聲音的結構,體會裡面表達的內容。」

 

攝影|陳藝堂

 

聲音藝術的啟蒙 來自古典音樂會

喜歡一件事情,不見得要學習,而對音樂和聲音充滿好奇的王仲堃,也沒有因為媽媽彈鋼琴而學鋼琴,但他在國中階段開始學習薩克斯風,高中還接觸了管樂社,接觸各式各樣的管樂器,銅管、長號、小號、低音號。

高中讀的是美術班,對聲音的觀察、在樂器以及美術藝術的訓練,成為王仲堃之後研究聲音裝置的關鍵,他說:「在音樂廳現場或是聽唱片,必須要追求音質、音色,但我對聲音有不一樣的思考,演奏出來的聲音,不一定會完美,甚至一定會發出聲響,這也啟發我思考聲音和表演的關聯,任何存在的噪音,發出聲音的結果,都是我想要探究的事情。」

於是,王仲堃開始從簡單的途徑,將物理性的聲音作為表演呈現,「例如動力雕塑,有沒有可能控制裝置吹氣的節奏,運用電力控制水位的高低,進而製造不一樣的聲音。」

 

攝影|葉蔭龍

 

電腦無法計算的可能性 環境是作品的一部分

有不少藝術家會自己學習寫程式計算,設計裝置物件,王仲堃也不例外,對於演算法和聲音的聯結,他覺得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建構一套演奏機制,和觀眾一起創造。

剛開始接觸聲音表演時,他會運用採集而來的聲音,帶觀眾聆聽,「我原意是希望觀眾可以回到聆聽本身,那種閉上眼睛感受聲音的感受,但後來發現我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無法限制觀眾不看,很多表演也是和現場即興的互動狀態,隨著表演者當下的心情,讓觀眾也成為表演的一環。」

玩聲音玩上癮了,王仲堃再更進一步嘗試動力雕塑,透過物理特性讓物件或裝置產生聲音,不再是人工操作,而是透過機器發出聲音。

「成果讓我感到興奮,瓶口可以吹出泛音,氣槍可以創造人類無法達成的音量,這是一種超越人的限制,所能達到的聲音創造,也能找到新的聲音可能。」王仲堃說,他沒受過傳統的音樂訓練,卻也因此沒有包袱,他能擁抱數位,卻也放下數位,純粹運用風力,讓裝置發出聲音。

 

攝影|陳藝堂

 

藝術崇高理想先放一邊 孩子成為創作靈感

近年王仲堃的創作方向有了一些改變,靈感則來自兩個可愛的孩子。《搖擺笛》是一件不插電的盪鞦韆作品,必須透過小朋友的動力使其運作,以鞦韆造型成為一個鐘擺,雙軸打造,一個軸可以打氣,一個軸可以旋轉,而像皇冠一樣的直笛,擺盪時會來回吹奏,因而產生一個持續不斷的旋律。王仲堃說,一切都是來自孩子的啟發。

王仲堃說,有了孩子之後,對他們的教育和養成也特別在意,和妻子常常有很多討論,例如該上什麼樣的學校,要在家自學,還是要走體制教育?有很多思考啟發,就像藝術創造的過程,但有時藝術的觸發來得很簡單而明快,對教養的理念也是,「但是他們現在年紀還很小,在人生這麼快樂的時期,好像不該讓他們一開始就壓力這麼大呀。」王仲堃笑著說。

 

※本文同步刊於《歌劇院時刻》2022年5月號。


2022 NTT-TIFA動見体《凱吉一歲》親子版

【演出時間】5/14(六)、5/15(日)、5/21(六)、5/22(日)

【展覽時間】5/17(二)-5/20(五)

【展演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戶外劇場

加入聲音的冒險👉https://npacntt.tw/n12GybEr

一探裝置的秘密👉https://npacntt.tw/n13ffb7u

 

×

會員獨享

  • 年度系列節目票券早鳥預購
  • 主辦節目票券優惠8折起;鼓勵藝術紮根,學生會員享75折優惠
  • 商場消費優惠
  • 會員專屬活動
  • 點數兌換好禮
  • 生日回饋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