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 不考慮性價比的生涯抉擇

專訪劇場燈光設計師沈柏宏

文|編輯部 圖片提供|故事工廠、雲門基金會、賴翠霜舞創劇場

在現代表演藝術製作中,幕後創意工作者總像蒙著一層神祕面紗,可要完成一場演出,不能缺少諸如舞台布景、服裝造型、音樂作曲與音效設計,以及讓觀眾看見上述所有創作心血的燈光照明。

燈光設計照亮舞台、演員,利用至暗與至亮之間的反差讓觀眾目眩神馳,自己卻鮮少被人惦記。尤其是沈柏宏,即使他擔任許多知名製作的燈光設計或技術總監,蒐遍網路卻找不到幾則資訊。這讓我們更想聽他聊聊,踏入劇場的契機,以及那些關乎於創作的二三事。

誕生於政大後山的燈光設計師

因緣際會,是很多人從事一項工作的契機,劇場燈光設計師沈柏宏也不例外。

「我是被你騙進來的。」回想自己踏進劇場的契機,沈柏宏還記得他曾對林克華這麼說。如果有劇場設計名人堂,林克華絕對是第一梯隊的入選者:師事一代大師李明覺,長期與雲門舞集、當代傳奇劇場、台北越界舞團等知名團隊合作,在臺灣現代劇場萌芽的八〇至九〇年代,創造出無數扣人心弦的光影畫面。林克華擔綱燈光設計的優人神鼓作品《聽海之心》於1998年入選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當年年底,念社會系大三的沈柏宏上了政大後山看了這個作品的臺灣巡演,迎來與命運邂逅的時刻。

 

那天山上下了小雨,讓隆冬的戶外劇場的嚴寒更顯刺骨,表演者傾注身心靈的擊鼓演出彷彿與之抗衡,細雨與薄霧則加乘了光影聲響的表現效果,令沈柏宏一見傾心。他原先對廣電製作懷抱著的無比熱情,在這一瞬間毫無保留地轉給了劇場燈光。

 

沈柏宏的聯考分數,原本可以上臺大一些科系,這也是父母對他的期望。然而他私心嚮往的,是政大廣電系。即使分數不夠,他也很有策略地先填上社會系,然後想方設法朝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他積極到傳播學院旁聽課程,從大一就參加藝文中心劇場組接觸設備,也曾去穩立音響公司打工偷師。他夢想成為演唱會的音響工程師,而對劇場和表演藝術絕說不上喜愛,認知也僅停留在廣電系蔡琰老師的戲劇課。因此,會上老泉劇場看《聽海之心》純屬因緣際會,「老泉劇場只是我們幾個同學常帶便當上去吃的地方」,沈柏宏笑說。

 

劇場,尤其是幕後技術人員,屬於苦力活,工資偏低,壓力卻有如山大。然而沈柏宏選擇人生路向時,從不考慮性價比。他怎麼走向廣播電視,就怎麼走向劇場燈光,即使非科班出身,他仍相信自學的力量。他不放過任何可以增加實戰經驗的機會,一得知知新劇場在徵劇場技術助理,便積極爭取,從做中學。都說大學「由你玩四年」,他卻總是泡在傳播學院圖書館,大量閱讀跟劇場技術有關的外語藏書。為了在服兵役前累積更多臨場經驗,還拜託一門必修課的教授當掉他,讓他延畢一年。

 

退伍後,沈柏宏考進臺大戲劇學研究所並拿到學位,他對於這個行業的最後一個疑慮也雲散了,他內心篤定:「我想知道科班跟非科班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念過臺大之後我覺得我知道了。」一名擁有充足實戰經驗與後備知識的劇場燈光設計師就此誕生。

 

電腦燈讓舞台更魔幻多彩 他卻更愛純粹而手工的美

人在社會上走跳,除了因緣際會,還需要應運而生。

大約從九〇年代後半起,臺灣劇場燈光從傳統燈時代跨進電腦燈時代,不僅商業劇團開始使用,學院也開始教授電腦燈的創作方法。沈柏宏在臺大戲劇學研究所就讀時,基於對燈光技術的探求心,他花了大把時間對電腦燈進行研究與操演。始料未及的是,就在他畢業那陣子,電腦燈光開始大量運用於劇場,扎實練功的他因而得到與許多知名劇團合作的機會,漸漸在業界站穩腳步。

 

「燈光設計並不是劇場的主角」,沈柏宏認為,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演出,他都願意嘗試,理解導演的想法並與其他創意工作者交流。或許因為這種開放的心態,讓他類型不拘地與各種劇場創作者合作,擔任國際名導羅伯威爾森在臺製作《歐蘭朵》與《鄭和1433》的燈光協力。他也擔綱大型晚會如聽奧開幕閉幕晚會與建國百年跨年晚會的燈光統籌及設計,並因此認識鄭宗龍,開啟了後續一連串與雲門舞集的緊密合作。

 

劇場技術迅速翻新,多媒體與投影技術的使用,讓舞台上的視覺風景較沈柏宏剛入行時豐富許多,燈光設計有時也不再是主宰觀眾視覺的主要因素。對此,沈柏宏認為「只要運用得巧,對演出都是加分」,但也覺得「可能是年紀到了,現在比較喜歡做舞蹈」,當年《聽海之心》舞台上那份純粹的舞台美術及光影之美,或許仍是他的鍾愛。

雲門舞集《在路上》編舞/鄭宗龍  攝影/陳建彰 雲門基金會提供

觀察基本功從小鍛鍊起,浮世中他只願忠於自己

學燈光設計的新人,多會被師長要求磨練「觀察」的能力,比如將一天切分為24等分,記錄每個時間段的光影氛圍。習慣成自然,透過不停的觀察與記錄,燈光設計師的眼力逐漸磨練養成。從後見之明的角度來說,沈柏宏或許就是注定要成為燈光設計師的人,因為他從小就善於觀察。

 

沈柏宏從小學三年級起便跟著父母在嘉義的公園擺攤,他們家經營套圈圈,因為是生意人家的孩子,從小便看盡人生百態、世情冷暖。上了國中之後,父母開始讓他獨自看顧一攤,顧攤時間長了難免枯燥,他就把揉成一團當成包材的報紙一張一張攤平,一個字也不放過地啃讀,當成殺時間的讀物,「連電影時刻表和徵才廣告都不放過」,他說。

 

閱讀報刊與體驗市井作為一種廣義的社會觀察,也建立了他日後燈光設計的美學基礎。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家中也多了新成員,沈柏宏的劇場春秋仍日復一日地上演。即使他擁有豐富而傲人的實績,我們卻很難看到他在公共領域現身。「林克華老師總建議我要多經營自己的藝術人脈,多參加一些聚會,認識人。可是我覺得工作的時候我會全力投入,但工作結束之後,我希望把時間全部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沈柏宏說。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肯定是沈柏宏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故事工廠《再見歌廳秀》  攝影/柯曉東

賴翠霜舞創劇場《囲》  攝影/Chiminne


[演出資訊]2022 NTT-TIFA雲門舞集 鄭宗龍《霞》

【時間】4/30(六)、5/1(日) ​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

會員獨享

  • 年度系列節目票券早鳥預購
  • 主辦節目票券優惠8折起;鼓勵藝術紮根,學生會員享75折優惠
  • 商場消費優惠
  • 會員專屬活動
  • 點數兌換好禮
  • 生日回饋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