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 不只是唱旋律 還要懂得咀嚼歌詞

專訪後青年音樂劇工作坊講師 高華麗

文|賴韋廷 攝影|詹朝智 照片提供|高華麗

即便是素人資質,也能夠站上舞台當一回音樂劇演員,唱出生命裡的喜怒哀樂嗎?只要參加臺中國家歌劇院於秋季舉辦的「後青年工作坊-音樂劇篇」,就有機會實現這樣的夢想!

近年歌劇院為喜愛學習的藝文愛好者,開辦各種表演工作坊,其中「後青年工作坊-音樂劇篇」尤其深受45歲以上世代青睞,報名每每秒殺,「接到邀請時,我就相當好奇於這群大哥大姊的學習動機與意願,上課後他們的表現令我敬佩。」去年開始擔任工作坊講師的演員高華麗,時隔1年後,聊起與學員相處的點滴仍津津樂道。


高華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表演藝術工作者。近期作品包含:樂悠悠之口《Gray & Cray》、花聲藝術文化×幹嘛醬紙《鬼歸代言人》、刺點創作工坊《跑跑殭丙仁》、臺中國家歌劇院2023夏日放/FUN時光《手》、AM創意《綠野仙蹤》、故事工廠《天后》等。
 

活躍於舞台劇與音樂劇的高華麗,表演藝術生涯逾10年,演、歌、舞三面向皆有卓越表現。近期代表作之一是獨挑大梁、一人分飾多角,以定目劇形式持續演出4年《鬼歸代言人》。劇評人白斐嵐曾讚賞:「4年共336場的吃重負荷,近距離穿梭於觀眾之間的能量迸發,放眼望去臺灣音樂劇場大概都少有人能達成此艱難任務。」

千錘百鍊的演出表現,加上多年來擔任學校社團指導老師,高華麗教學經驗豐富。這次擔任工作坊講師,為了讓學員能在有限的時數內做有效率的學習,他不藏私獻出教學密技。

 

重視排練 領略演唱合一的樂趣

課程為期10週,每週1堂課2小時,共20小時。前面4堂課,透過「身體與聲音」、「情感與想像」、「歌曲詮釋」、「角色創造」4大主題引導學員,透過親身體驗認識音樂劇的各個要素;後面6堂課,扣掉最後一堂成果發表演出,剩下5堂課全是演唱與排練。

「熟悉台詞、歌詞以及走位等細節後,學員才能安心地在舞台上感受情感的交流。」他認為扎實的練習才能幫助演員在正式演出時,充分釋放情感與魅力,因此課綱特別重視排練。

同時,工作坊不走傳統音樂劇訓練模式。起手式不是讓演員從讀樂譜開始,練習全新譜寫的歌曲,而是直接選擇膾炙人口的華語流行音樂作為基礎,根據當中的歌詞情感發展出情節與戲劇動作,作為學員練習的腳本,以及音樂劇的劇本。


高華麗(左2)參與樂悠悠之口 + 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鬼歸代言人第八集》錄製原聲帶。照片提供|高華麗
 

流行歌曲當課本 重新體會唱歌的奧義

歌曲要如何改編,才能既有生活情境感,又能產生有劇情的演員對話?高華麗以一段劇本為例,姊姊是因丈夫出軌而離婚的單親媽媽,妹妹則是享受約會生活的單身女性,當妹妹鼓勵姊姊,即便單親也該努力追求感情幸福時,姊姊便嘆息唱出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就能找到,聊得來的伴……」

以流行歌曲為本,學員容易上手,大家對旋律和歌詞並不陌生,學習起來不會太難;但又因為從中發展出情節與動作,學員演繹時還是會有新鮮的感受。同時,還能引領學員體會音樂劇的精髓,「演員本來講著台詞,突然間就唱起歌來,從台詞跨進歌詞的那瞬間,絕對是表演上的挑戰。演員要拿捏充分但適度的情感釋放,好讓這個轉折令觀眾感覺自然,能順著音樂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

此外,深入思考台詞與歌詞,也有助於突破唱歌的盲點。「一般人唱歌常會習慣性地忽略歌詞的內容。」高華麗回憶,在課堂上,曾要求學員2人一組,第一遍先唱首歌給對方聽,接著念出自己方才所唱的歌詞,不少學員唱歌時能順著伴奏唱出來,但在沒有旋律陪襯後,唸起歌詞卻經常卡住,「其實歌詞在音樂劇裡的重要性大於旋律,懂得咀嚼歌詞,才能把歌唱得更動聽。」

課程結束後,很多學員向高華麗分享心得時都提及:「原來唱歌這件事,不只是唱旋律而已。」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讓他感到驚喜,「人生的歷練可以成為表演的後盾。例如,情節如果涉及生老病死等重大議題,學員都蠻能成熟地掌握表演情緒的分寸。」他鼓勵同樣對音樂劇感興趣的後青年們,不要自我設限,就算是短期學習,也能透過練習與演繹,體會歌唱與表演融合為一的迷人之處。


「後青年工作妨—音樂劇篇」讓學員透過練習與演繹,體會歌唱與表演融合為一的迷人之處。攝影|林峻永

×

會員獨享

  • 年度系列節目票券早鳥預購
  • 主辦節目票券優惠8折起;鼓勵藝術紮根,U23會員享75折優惠
  • 商場消費優惠
  • 會員專屬活動
  • 點數兌換好禮
  • 生日回饋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