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世界走走🎭 法斯塔夫:莎翁筆下既喜感又傷感的靈魂人物

圖片©Manuel Harlan

 

文|蔡奇璋

美國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曾經把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Henry IV)二部曲和《溫莎的風流婦人》(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等名劇提萃、揉合,編寫成他個人藝術生涯的傑作之一《夜半鐘聲》(Chimes at Midnight)。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地構思組織、拍製此片,主要是因為在這幾部莎劇中,有個反覆出現的靈魂人物,深深擄獲了威爾斯的心,也就是集機智、滑稽、好色、詭詐等特質於一身的法斯塔夫(Sir John Falstaff)。威爾斯盛讚法斯塔夫為「莎士比亞筆下最出眾的角色」;而他本人在電影中所扮演的法斯塔夫,也成了影迷心底難以被超越的經典詮釋。

圖片©Tristram Kenton/The Guardian
 

儘管法斯塔夫並未像哈姆雷特或馬克白、奧賽羅一樣,有一部以其人名做為劇名的代表作,但這個性格鮮明、面向多端的角色,卻一直備受各個年代的觀眾喜愛,就連伊莉莎白一世也是他的粉絲。據說女王在看了《亨利四世》後,便對法斯塔夫一角念念不忘,甚至直接要求莎士比亞再寫一齣新戲,讓這個角色可以在舞台上談談戀愛,於是乎才有了《溫莎的風流婦人》這部喜劇作品,而法斯塔夫就成了縱橫其間、搞七拈三的好色貪財一哥。

圖片© Manuel Harlan
 

2024年3月,英國劇場導演勞勃.艾克(Robert Icke)將《亨利四世》二部曲融為一體,編導出風貌獨特的《表演王者》(The Player Kings),並請來國寶級演員伊恩.麥克連(Ian McKellen)擔綱飾演法斯塔夫。由於這是莎劇老手麥克連首度登場演繹這個高難度的角色,因此艾克這齣新戲一推出立刻引起觀眾注意,許多戲迷都想搶票入場一睹為快。無奈麥克連在6月的一場演出中,竟然一不小心跌落舞台,受傷掛彩,不但讓欣賞他的粉絲大感驚嚇,而且還導致接下來的期程受到影響,最後只好派出備用演員上陣代打,可說是倫敦劇壇的年度大事。

圖片© Hannah McKay/Reuters

 

而真正將法斯塔夫「扶正」,以他的大名做為劇名之人,則是對莎士比亞推崇有加的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Giuseppe Verdi)。威爾第喜愛莎劇的程度,簡直逼近癡迷;除了把莎翁作品集置放於枕邊反覆翻閱外,尚且不斷探求將之改編、譜成歌劇的可能性。雖說最後他筆下的莎士比亞歌劇成品僅有《馬克白》、《奧賽羅》和《法斯塔夫》等三部,但威爾第苦尋文本多年,生前終究無法如願以償的未竟之業則包括了《李爾王》、《羅密歐與茱麗葉》等幾部重量級的悲劇作品。

《法斯塔夫》算是威爾第的遺作,也是他個人創作生涯中難得一見的喜劇。原先他對諧趣題材的態度相當保留,然而在曾經與他聯手創作過《奧賽羅》的文本編創家博伊托(Arrigo Boito)大力勸進下,終於決定放手一搏,以迥異於昔日風格的作曲方式,打造出法斯塔夫既喜感又傷感、想佔便宜卻備受羞辱的生動形象。指揮家加蒂(Daniele Gatti)認為《法斯塔夫》是威爾第的「告別之作」;透過主角計謀失敗、美夢崩塌的際遇,以及故事情節裡引人惆悵的懷舊氛圍,歌劇大師不僅向這個世界道別,同時也揮別了屬於他的黃金時代。
 


Sources

1. 'Player Kings' Review: Ian McKellen's Juicy Assignment as Falstaff
2. Critic's Notebook; 'Chimes at Midnight,' Welles's Own Shakespeare
3. Ian McKellen pulls out of Player Kings national tour after fall from stage
4. Sir Ian McKellen to play Falstaff for first time after 'years of resistance'
5. Conductor Daniele Gatti on Falstaff: 'It's as if Verdi was saying farewell'

 

     

    ×

    會員獨享

    • 年度系列節目票券早鳥預購
    • 主辦節目票券優惠8折起;鼓勵藝術紮根,學生會員享75折優惠
    • 商場消費優惠
    • 會員專屬活動
    • 點數兌換好禮
    • 生日回饋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