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彥 打造一場遊戲嘉年華——相約到劇場 邊玩邊找尋自己

文|賴韋廷 攝影|葉琳喬 照片提供|狠劇場

狠劇場《放開你的頭腦》系列新作《自由遊戲》,把對自由的探問從戶外帶進劇場,設計VR遊戲,邀請眾人親身參與,沉浸在遊戲的互動體驗中;或者旁觀他人進入VR世界後的癲瘋狀,看看哪一種才自由,算得上享受了遊戲。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以下簡稱頭顯)觀賞VR,已非新鮮事;但觀看他人使用VR玩遊戲的劇場體驗,可算是新奇了!

周東彥與狠劇場的新作《自由遊戲—XR身體音樂計畫》(以下簡稱《自由遊戲》),透過各種實境技術(Reality Technology)打造出一場劇場嘉年華,參與者可以選擇成為遊戲玩家,或是旁觀看遊戲如何進行;無論是哪一方,都能置身遊戲當中。


觀眾戴上
VR頭顯器,在舞台透過虛擬世界的互動遊戲與影像,揉合肢體律動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放開頭腦不夠 還要讓觀眾站起來律動

「這個作品,我也還在找尋它的樣子,《放開你的頭腦》(以下簡稱《放開》)已經很瘋狂,但《自由遊戲》在創作上更困難。」排練期間努力擠出時間受訪的周東彥苦笑道。

新作延續周東彥近年創作「把VR打開」的諸多嘗試。例如:作品《霧中.凝視》將VR與劇場嵌合為一,讓觀賞VR不再只是私密、個人的體驗,而是眾人一同沉浸於劇場的時光;又如《放開》,翻轉觀看與表演之間的關係,讓觀眾成為主要表演者,將「互動」設計為一場演出的主體。

但《自由遊戲》要面對的難題比前面幾件作品都更困難。前作《放開》創造了可觀的場景畫面,戶外廣場空間,近百位頭戴VR頭顯器的觀眾,圍著高台上的舞者,隨著舞者肢體律動引導而跟著搖頭擺腦;過程中,伴隨著交響樂、西洋流行樂、台語流行歌,也穿插老派的國民健康操等金曲串燒,讓圍觀群眾看得嘖嘖稱奇。為了創造這歡暢的場面,團隊打造能串聯100VR頭顯的控制系統,讓舞者完美「操控」現場觀眾。

 

然而,對周東彥而言,讓觀眾坐著擺頭晃腦還不夠,《自由遊戲》不僅是《放開》的劇場版,也是進階版,不但要讓戴著VR頭顯的觀眾站起來放開肢體,還要在舞台上成為遊戲玩家,甚至一同創作——沒錯,邀請觀眾即興創作!

為此,周東彥再度集結《放開》的創作搭檔,包括了解互動設計,又擅長以街舞結合科技藝術的舞者Pobo洪翊博,以及鑽研跨域聲響、實驗音樂的音樂家廖海廷等人,結合VR、音樂、舞蹈及劇場等元素,精心設計數個VR遊戲。


《自由遊戲》與觀眾共同尋找VR與劇場語言之間新的可能,展開一場XR、身體與音樂的狂歡盛宴。

 

玩耍不須有門檻 在VR遊戲中體驗自由

周東彥團隊設計的遊戲門檻是「玩心」。參與者在虛擬世界裡以VR手把為筆揮灑,筆觸能漂浮在立體空間裡;而跑跑跳跳的行動軌跡,轉化成不同的音階、音色,最終形成一段旋律。不論是寫字、繪畫或者創造音樂,沒有對錯,沒有評分,就像回到兒時的信手塗鴉或哼歌,貌似單調卻使人樂此不疲。

周東彥的創作,從命題到形式,總蘊含引人玩味的多重層次。「我觀察過,戴上頭顯後,明知影像是假的,人還是會不自覺地伸出手想碰一下眼前的東西,這種『戲假情真』非常吸引我。」一般認為VR的魅力在於擬真,周東彥感興趣並且想深入探索的,卻是人身處其間的真實反應,明知是假,為何心動?又如何動心?

他透露,《放開》有兩類觀眾迴響很有趣,有些人不喜歡被操控,覺得合群很累,跟著舞者做動作很不自由;但也有人覺得「啥都不用想,好自由,跟著做就好了。」更有人斬釘截鐵地主張,是觀眾在觸發、影響著舞者,「這讓我覺得好美。」這些觀後感刺激著周東彥,創作出《自由遊戲》。

關於自由的一體兩面,局裡局外、主動被動,進到劇場內,這些辯證更為具象地呈現在眼前。例如,舞者Pobo戴上有無數線條纏繞的頭顯,隨著他的舞步、以及肢體舞動過程中創造出音樂,這些纏繞的線象徵著龐大的資訊流,但究竟是一種綑綁還是養分?是羈絆還是能與之共舞、甚至玩耍操控的利器?

身為觀眾,應該選擇遊戲玩家身分,成為舞台上被欣賞的「演出者」;是要待在局外,以全觀視角欣賞他人的戲假情真,像觀看遊戲直播主打電動?亦或者兩種體驗都想要,乾脆各2種場票券都入手?這樣的選擇也是種隱喻,沒有對錯;選擇自己想要的,約莫就是自由的體現。



周東彥
狠劇場創辦人與狠主流多媒體藝術總監。創作以影像與劇場為核心,擅長讓影像流動於劇場空間,以繁複的科技手法展現人類幽微的感性,其數位作品多次獲得國際肯定,代表作有《光年紀事》、《穿越霧中》等。

×

會員獨享

  • 年度系列節目票券早鳥預購
  • 主辦節目票券優惠8折起;鼓勵藝術紮根,學生會員享75折優惠
  • 商場消費優惠
  • 會員專屬活動
  • 點數兌換好禮
  • 生日回饋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