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的傳統就是不斷改變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二代團長李京曄的跨界新路
文|韓艾婷 攝影|吳翛 圖片提供|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抵達「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時,午後雷陣雨正霹靂啪啦落下,彷彿快板打擊樂敲響佈景工廠的鐵皮屋頂,好不熱鬧。李京曄被一罐罐繽紛的螢光油漆包圍著,正不急不徐描繪著布袋戲戲台;他遞上的名片一面是劇團主演、另一面則是「小李布景」,他笑著說:「我爸爸擔心演布袋戲會吃不飽,叫我再去拜師學做佈景,多一項技能。」
血液裡流著布袋戲的DNA
由父親李永保在1975年創立的「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團名除了點出劇團位於布袋戲一級戰區──雲林縣,其中的「雲」象徵變幻莫測、「林」代表沉靜山林,期許劇團演出動靜皆宜、文武皆通,搬演故事宛如真實發生,更莫忘以真誠態度面對自己與觀眾。父親主演、母親負責配樂,兩人三腳撐起一個團,也沒落下胎教,李京曄說他在娘胎裡就喜歡上布袋戲了。
做戲辛苦,外台演出餐風露宿,一場演完,下一場未必有著落。雙親自然想好好栽培孩子,未來走不一樣的路。李京曄是家中唯一男孩,姊妹都很會念書,父親送他進補習班、請家教,助力他專心學業。但教科書哪有戲台上愛恨情仇的俠義故事有趣:「我走路時、洗澡時,嘴巴都在踅踅唸!」他回憶兒時一人分飾多角編故事,更死纏爛打拜託父親帶他去演出。國中時,一位家教老師忍不住勸父親:「行行出狀元」,父親終於首肯讓他參與演出,唯一條件是:「以後不能有埋怨、再辛苦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李京曄將臺灣布袋戲「一人分飾多角」的精神發揮到極致,擔綱演出以外也要為戲台上漆。
帶著憨膽 在困境中走闖新路
少年李京曄在戲台上大展身手的夢想並未如期而至。九〇年代興起的「金光布袋戲」顛覆了過往古冊戲、劍俠戲的敘事方式,節奏明快、天馬行空,帶來嶄新的觀看體驗,也迅速風靡臺灣成為布袋戲的「主流」。擅長演出劍俠戲的「真雲林閣」在潮流的迭代之下,也面臨觀眾流失的困境。
接掌劇團、扛下千斤重擔的李京曄,積極思考的是,如何將各種形式的布袋戲熔於一爐,衍生出新的型態,遂開始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尋找素材。他陸續發表《開台英雄顏思齊》、《北港媽傳奇之孝子釘》、《汪洋中的一條船》、《嘉南大圳八田與一傳》等劇,厚積薄發地幾乎年年推出新製作。不僅取材與時俱進、題材涉獵的議題更加寬廣,李京曄還挑戰了時裝布袋戲,甚至請來搖滾樂團現場演奏。
父親如何看待李京曄的勇敢創新?「一開始爸爸說『不成』的,我更要試試看──表示是以前沒有過的。結果演出效果往往都不錯。」2013年的《沒有說出口的愛》,以九二一大地震為背景,主角是違背父親期待的麵包師傅,當天搖地動後被困在瓦礫堆中,父子倆才終於能體諒彼此的心意。這齣劇道出許多傳統親子不輕易言愛的關係,感動許多觀眾、引來媒體大篇幅報導,也讓李京曄暗自許下心願,有朝一日要把劇團帶進國家級場館演出。「爸爸從不會當面稱讚,但出門遇到叔伯長輩,總從他們嘴裡聽見父親對我的肯定。」他露出一絲靦腆笑容說。
與香港「浪人劇場」跨界共製的《千年幻戀》,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上演。 圖片提供|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飽滿能量將觀眾「吸」進布袋戲世界
懷抱實驗創新精神,李京曄戲路愈走愈廣。以《西遊記》中「劉全進瓜」故事為基礎所改編的《傲氣之珠-幽冥節度使》,以生動的口白、揉合歌仔戲曲調的演出,奪下第27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
有過國際演出經驗,讓他動念改編莎士比亞文本,以降低外國人士觀看的門檻,讓布袋戲走出臺灣。改編自莎劇的《夢.斷.情河》再獲入圍第30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及「最佳劇本」。布袋戲主演憑藉口白演出,能被認可為「演員」與人戲演員競爭,可說是布袋戲演師的里程碑。
「我不能接受沒有觀眾的演出。」李京曄說,偶戲藝術源自於市井遊藝,若背離了觀眾,也就喪失存在的意義。「廟會活動時,現場可能還有歌仔戲、鋼管舞、各式小吃攤販……要如何讓觀眾駐足在你的戲台前專心看完演出,需要很大的能量。」多年經驗讓他有自信在三句口白之間,就抓住觀眾注意力。而今年首次以演員身分參與「阮劇團」《釣蝦場的十日談》舞台劇演出,李京曄自身散發的能量也讓觀眾印象深刻。
《夢.斷.情河》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及「最佳劇本」。 圖片提供|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扎著傳統的根,散出創新的葉
李京曄「進入國家級表演廳」及「走出臺灣」這兩個心願,即將於11月在歌劇院登場的新製作《千年幻戀》一次俱足:劇場製作人劉宛頤慧眼巧思,促成「真雲林閣」與香港「浪人劇場」展開跨界共製。
長達一年多的前製期,在語言與專業文化差異間磨合對接,對李京曄而言又是全新的挑戰:「一定要把水倒掉一些,才能裝進新的東西。」而「跨界」最怕不同種類的藝術在合作中失去自我,他堅持「一人口白主演」以及「操演戲偶身段」是不能丟失的核心。生動變化的口白,加上細膩精準的掌上功夫,是臺灣布袋戲靈魂。
布袋戲雖源自中國,但在臺灣歷經兩百多年發展,幾代優秀藝師創造改革、開山立派,早已與中國多人主演的布袋戲形式大相逕庭。對於傳統與創新的永恆課題,李京曄說:「布袋戲只有一個傳統精神,就是『改變』,如果抱著『傳統』的神主牌故步自封,那才是真的違背祖訓!」
訪談結束後,李京曄忙著準備傍晚到廟口的酬神戲演出,「爸爸說,這是劇團起家的根本,不能放掉。」扎著傳統的根、散出創新的葉,李京曄步步踏實,走出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