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動與有序之間 —《舞動狂響》Manifesto
文/蟻薇玲
©Roy VanDerVegt
這是一群很懂得和音樂共舞的9位舞者,尤其是跟即興自由度極大、很難掌握的重搖滾節奏樂器,而且還是整整9套爵士鼓同時在舞台上共置。
獲得多項重要編舞獎項的澳洲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Stephanie Lake),她的作品有一股教人炸裂卻舒爽的力度,對節奏掌握精準、自由卻節制的俐落感,連結、戲劇性的精準拿捏又出其不意的編排,結束時你會有一種酣暢淋漓的療癒感!
《舞動狂響》Manifesto是她和舞團正式來台灣的第一支作品。而三年前因為疫情,她與50位來自臺北市立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的年輕舞者,與擔任排練指導的國際舞者劉奕伶透過遠端排練,完成了動作與隊形錯綜複雜的高難度作品《群像》(台灣版)。當時觀賞即刻被圈粉,殷殷期盼她與舞作親自到來,現在終於來了~~錯過會後悔啊!
2022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MaximeCôté
在《舞動狂響》Manifesto裡,史蒂芬妮·雷克同樣發揮了「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性,讓舞者們必須強力發揮收放自如的身體控制能力,你會看到舞者同時呈現了街舞、爵士、當代舞,甚至是芭蕾的舞蹈語彙,看似隨意自由切換,實則精準無比!就連同是爵士鼓裡各種鈸奏擊出如漣漪般擴散的泛音時,編舞家運用了當代舞編創的特色,讓舞者變身為器樂在肢體表現上詮釋出旋律的效果;她同時讓鼓手們彷彿化身為舞者,連綿相互接續的鼓音,嚴絲密合默契百分百。
讓我非常激賞的是,編舞的結構不說故事,卻看到了對話:舞蹈與音樂的對話、舞者與舞者的對話、獨舞和群舞的對話、鼓手之間的對話,又全部相互連結。
不能爆料太多,說的永遠不足完整,表演藝術一定要親身親眼親耳五官共賞,舞蹈尤是如此。
這個作品充滿驚奇和意外,不在意料中的作品,是絕對當代舞跨界的精彩風格,進劇場讓自己和作品對話,也在舞作裡和自己對話。
Luke Currie Richardson, @balaluke on Intsagram
𝟮𝟬𝟮𝟱 𝙉𝙏𝙏 𝘼𝙧𝙩𝙨 𝙉𝙊𝙑𝘼 史蒂芬妮.雷克舞團《舞動狂響》
5/10(六)—5/11(日) 臺中國家歌劇院 大劇院
https://npacntt.tw/n03WJZ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