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家歌劇院】
9/26(六)-12/27(日)
2020 NTT 遇見巨人

圖片

2020年將在我們的表演藝術史寫下一個特別的紀錄:這一年,世界上多數的劇場暫停演出,表演團隊無法出國巡演,原定的演出計畫被取消、或展延……,然而在台灣,我們在六月初回歸劇場,因此「遇見更多精彩的國人展演」!

今年「遇見巨人」三大主軸,以 Being、Soul 及 Core 來標籤我們的策展。

Being 標籤「大師之為大師,是無畏而有為」,四檔製作的核心人物:白先勇、曾道雄、白建宇與林麗珍,儘管「從心所欲」多年,仍不斷提出創見。白先勇大師在2004年以青春版《牡丹亭》重啟崑曲的生命力,2014年舞台劇《孽子》以虛實交錯的意識流手法,震撼劇場界;2020年同名小說發表的40周年,臺灣同婚專法通過的周年,「《孽子》回來了!」從「人倫」中探訪「離開家、重建家」的故事。台灣「歌劇教父」曾道雄在歌劇演出上「從不重複自己」,每每以歌劇的「台灣首演」刺激後輩,此番法雅的 double bill 是他與法雅胞妹的50年之約,讓我們看到佛朗明哥舞、樂的熱力與深沈。貝多芬250週年是期待已久的盛事,雖然 COVID-19 攪局,幸好鋼琴大師白建宇以「32首鋼琴奏鳴曲看貝多芬一生音樂創作軌跡」的計畫還在!白大師的琴音與貝多芬的音樂一樣,都是人生與智慧淬煉出來生命之詩。在 Being 中「最年輕」的林麗珍卻是「最深沈內化」的藝術家,天地人三部曲《醮》、《花神祭》與《觀》,一部比一部更緩行;因為自然四時的更替,不知不覺的來、不知不覺的去,卻讓我們感受時間的強大能量。《花神祭》以四季為體、蟲鳥花木為喻,歌詠自然的生命之禮。

以 Soul 喻「直指初心、澄透的作品」也有四檔:德國導演荷穆齊以當代觀點演繹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以不落幕手法將三幕一氣呵成,探訪年輕藝術家們大膽而強烈地追逐自由心靈的生活態度;歌劇院第一屆駐館藝術家王靖惇「從思念開始」,跟我們分享他與父親的相處,我們若能因此走進家裡長輩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如此美好》!總以故事寓人性眾生相的明華園,為《鯤鯓平卷》這部百年老戲換上新風貌,講述的仍是亙古不變、永存人性的慈悲心與赤子之心;雲門新掌門鄭宗龍以古佛「錠光」為發想的新作《定光》,從身體及聲音的本質出發,以身體接近自然,尋找聲音的起點與身體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人人都可以更自在忘我、無拘無束。

每年「遇見巨人」總有「從經典(巨人陰影下)出走,以衝撞表達當代視角」的 Core 作品,今年我們期待他們能「遠道而來」:法國交界劇團《隨處─伊底帕斯的旅途》,以希臘悲劇英雄伊底帕斯為題,藉冰塊偶刻畫伊底帕斯王在放逐的旅途上尋找救贖,在冰化水、形體不存時,是否就解脫了?追求以演員集體創作轉繹經典的比利時無.名劇團,重啟契訶夫經典《櫻桃園》,在兼顧悲、喜、鬧劇的同時,帶出兩代人價值體系的遽變與世代交替的無力;法國大網路之子劇團《魚缸小天地》,以精妙的舞台設計,自嘲又諷刺地將困住在蝸居的生活百態,藉由純熟的肢體劇場,讓我們一窺荒誕寫實又哭笑不得的生存藝術。

且讓我們記下2020年,與起伏無常如戲劇般的生活大小事!

—— 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術總監 邱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