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推動六大驅動方針,攜手表演藝術界儲備未來

圖片

此次疫情,使表演藝術界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針對疫情所造成的衝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作為國家劇場、團隊,為健全表演藝術生態發展,將持續陪伴表演團隊、藝文工作者度過此艱困時期。延續先前推出的「特別方案」(方案1.0)精神,將更進一步以「特別方案2.0」,加強力道振興藝文,期為表演藝術界「儲備未來」。同時,也呼應文化部「法人挺振興」政策,共同促進整體成效。

國表藝中心朱宗慶董事長表示,疫情所帶來的考驗無比嚴峻!此次對表演藝術界來說,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家都受到「重傷」,我們仍然期待早日走出疫情,但可預期未來的元氣復甦,要短期內來回復到疫情之前的蓬勃,並不容易。因應疫情、應對衝擊,國表藝以「及時」、「溝通」、「同理心」之共識與原則下,研擬相關紓困措施、振興計畫,由三館一團盤點資源,全力投入各項計畫,讓表演藝術界得以降低衝擊、持續能量,以來加速復甦。

圖片

為穩住近年表演藝術界好不容易蓄積的能量,面對疫情初期的衝擊,國表藝中心三場館於3/12對外公告「三場館防疫期間特別方案」(即:「方案1.0」),因疫情取消、延期之節目,於後續檔期安排、場租減免、售票系統票務處理、場地資源運用上,用最大的彈性、提供各項優惠措施來協助表團和藝術家。同時,各場館今年下半年、明年上半年之檔期,將以振興國內表演團隊為優先。

朱宗慶董事長進一步說明,振興不能等到疫情結束才來啟動,否則只會拖延復甦的速度,防疫期間仍有許多事情是可進行的、可及早規劃的。因此,三館一團希望透過「方案2.0」來陪伴表演藝術界、攜手藝文工作者,共同來努力。藉由「方案2.0」的加強力道,幫助表演藝術界在這個特殊時期仍能維持動能、持續運轉。

國表藝三館一團今(27)日進一步公布「國表藝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擴大了「方案1.0」的執行層面,並具體明列「六大驅動方針」,包含:對於延期節目投入重製經費,協助重新上檔演出;擴大孵育計畫、擴充展演計畫活動;提前啟動委製、展開製作研發;推出劇場技術認證機制、偕同參與劇場設備維護;啟動網路劇場播映製作、開發線上展演新形式、研議推動線上收費機制;規劃疫情緩解後之相關戶外演出活動。三館一團依據各方針辦理相關計畫,期能達到擴大參與機會、專業人才升級、厚實創作內容、研發創新,以及儲備觀眾回流能量等目的,涵括表團和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觀眾等面向。而各項計畫仍將在合於政府所定相關防疫指引之建議或規範,進行風險評估管理之情況下來進行。

這次的疫情,使得表演藝術界面對莫大的衝擊,國表藝三館一團對表演藝術之振興復甦,將全力投入支持與協助,以各館團所屬軟硬體資源、系統平台及預算經費,積極辦理各項計畫,期能攜手表演藝術界穩住當下、儲備未來,讓受創嚴重的元氣,早日回復!

各館團「特別方案2.0」辦理之計畫,主要內容說明如下:

圖片

國家兩廳院|「不(只)在劇場」兩廳院五大目標,為藝術夥伴撐腰

因疫情影響,全世界的表演藝術界進入了一場中場休息。兩廳院相信它只是一場中場休息,藝術夥伴們最需要的是持續運作、維持創作能量,等待下半場的精采演出。在此時,兩廳院於國表藝中心「特別方案2.0」的架構下,引入運作動能,將聚焦五大支持目標「製作深化、數位觀演、學習推廣、職能升級、群眾支持」,讓創作者們即使不在劇場,仍可持續創作;讓團隊即使沒有演出,仍可創造推廣藝術的可能,同時也讓觀眾沒有進入劇場,也還可以與表演藝術互動。而售票系統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邀請原本購票觀眾參與,讓團隊有機會獲得不同管道的支持與協助。

首先在製作深化部分,因疫情延期或取消之主辦節目,兩廳院除了依原計畫支給費用外,並增加製作預算,增加排練與技術整合的試演,以於疫情紓緩時重新登場;而原訂明後年委託製作的展演將提前啟動,先行提供研發經費,讓團隊提前展開製作,延展製作深度。學習推廣方面,則邀請創作者及中小型團隊一同參與兩廳院剛啟動的藝術學習推廣再造計畫,拓展表演藝術的校園學習可能性。職能升級則以技術人才培訓課程為先期計畫,以具備基礎技術職能之外部劇場技術人員為對象,通過驗證後於下半年的兩廳院秋天藝術節期間參與舞台工作。取得兩廳院培訓認證的技術人員,未來也將成為兩廳院長期重要的工作支援夥伴。

數位觀演方面,首先,兩廳院預計擴大NTCH togo兩廳院藝術生活影音平台,納入數位推廣企劃,針對數位族群,以不同的角度開發新的潛在表演藝術觀眾。同時,也開啟「不(只)在劇場」創作/徵件計畫,共同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態的藝術創作可能,透過數位徵件與委託發展,預計合作對象包含創作者、幕後技術工作者,以及獨立製作人等。此外,還將邀請藝術工作者協助推動線上學習,以及會員活動等。透過各種數位觀演計畫,兩廳院也希望能找到適合網路的營運模式內容與模式,期待為表演藝術產業帶來質變的想像。

而兩廳院售票系統則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開啟群眾支持的可能性,主辦單位將可委託兩廳院售票系統,代為處理觀眾申請票券退款轉為對主辦單位之捐款,提供多元方案以支持團隊營運。

疫情時期,兩廳院期待攜手夥伴共同驅動產業升級,特別方案2.0推動研發製作約40案、合作對象計550人。兩廳院將與藝術夥伴發展出質地不同的創作,同時探索線上學習與展演觀看的可能,和創作者共同思考往後的劇場敘事方式,喚起屬於螢幕時代的劇場召喚性。

兩廳院「特別方案2.0」;五大目標,為你撐腰

一、製作深化-維繫製作發展及穩固團隊營運

  1. 針對今年延期或取消之主合辦節目,除依原計畫支給費用外,並增加製作預算,以於疫情紓緩時重新演出,包括2020TIFA延期之《十二碗菜歌》等8檔演出、新點子實驗場3場演出等,將依團隊規劃安排於今年下半年或2021年檔期。
  2. 提前啟動原訂明後年進行的主合辦展演計畫,提供研發經費,讓團隊得以更充裕時間厚實創作發展內容。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委託團隊進行前期研發,2021年至2022年安排正式展演。

二、學習推廣-擴大參與藝術教育推廣

邀請創作者及中小型團隊一同參與兩廳院的藝術學習推廣再造計畫,拓展表演藝術的學習可能性,兩廳院攜手表演藝術教師設計體驗與展演內容,進行表演藝術教育推廣紮根工作。2020年主要為計畫研發及試行階段,預計2021年正式上線。

三、職能升級-技術專業人才培訓

以具備基礎技術職能之外部劇場技術人員為對象,提供為期二個月,約300小時之支薪培訓,提升專業技能。通過驗證者將優先做為場館長期合作對象,預計6月啟動培訓,於秋天藝術節參與工作。兩廳院將在下半年推職能業升級的其他想像。

四、數位觀演-開展劇場數位可能

  1. 「NTCH togo—兩廳院藝術生活影音頻道」擴充轉型,表演藝術推廣內容自7月起將從每月更新調整為每周更新,增加與大眾溝通的頻率,含括劇場演出製作的各個面向,拓展網路時代藝文賞析及學習體驗途徑。
  2. 「不(只)在劇場」創作計畫則將透過徵件及委製,邀集團隊及藝術家們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展演形態,擴增及延伸劇場體驗及創作方式。於兩廳院自媒體發布後,串連至其他網路平台。計畫將於4月底啟動,6月至8月階段性呈現。

五、「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轉捐贈方案」,開發群眾支持管道

即日起至109年5月30日,凡節目因疫情取消者,接受兩廳院售票系統代售票券節目之主辦單位委託,代為處理觀眾將票券退款轉為對主辦單位之捐款。執行方式詳見兩廳院官網說明。詳見網站說明https://reurl.cc/4RWM13

圖片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場休息」之際 儲備下半場的展演能量,NTT 方案2.0讓歌劇院成為表藝夥伴的綠洲

在疫情發生之初,歌劇院以高標準執行各項防疫管理,就是希望能穩住表藝夥伴們的正常演出,與兼顧藝文愛好者的安心觀演。現在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六大驅動方針下,聚焦「重整重現」、「數位發展」、「創作培育」三大面向,支援受疫情影響的表藝夥伴們在此「休養生息」的中場休息之際,儲備未來的展演能量。歌劇院將因疫情取消而節用的國外節目經費,移作為期兩年的藝術振興計畫,包含支持70個表藝夥伴及團隊的延期重演或創作孵育,其中60%來自中部傑出表演團隊及青年藝術家,26個影音專案製作及戶外展演,將陪伴超過2,500位藝術工作夥伴突破逆境,希冀歌劇院的助力能如漣漪般擴散,深化表演藝術在中臺灣的升級發展。

留下劇場人才,重整重現讓理想不被放棄

培養劇場人才一直是歌劇院重要目標,艱難時刻,歌劇院積極為劇場工作者創造演出、工作、教育訓練機會,避免人才流失。「重整重現」的第一步即是由技術部同仁帶領外聘劇場技術人員(劇場黑衣人)進中部劇場平台之各場館,協助夥伴場館進行劇場設備診斷,給予全盤性劇場升級建議及相關教育訓練,至今已完成6個場館的設備診斷與維護;更為第一線外聘服務人員開辦無障礙服務之教育訓練課程,令長期與歌劇院合作的劇場技術與服務人才不致損傷。其二,以場館資源與經費支持延期之合辦及專案節目如:《法雅歌劇》(9月)、《孽子》(10月)、《VALO首部曲—阿米巴》(8月)、《再見歌廳秀》(8月),更迅速調整25個演出檔期給外租節目,並提供行銷平台資源,讓表藝夥伴辛苦創作之作品能被看見。

展演、藝術推廣數位化,實踐藝術零距離

今年3月中歌劇院新官網上線,以更直覺、友善之介面設計為線上學習及影音觀賞預設平台,此刻歌劇院藝教部同仁趁疫情期間密集工作,匯聚影像工作者、學者專家及表演藝術團隊對過去展演錄影進行「二次創作」,提升作品能量之餘,將現場觀賞轉型成為藝術教育「自主學習」體驗,打造線上藝術學習平台「NTT數位學苑」。其中包含「歌劇院沙龍」與「不藏私講堂」系列講座精彩剪輯、「NTT-WOW挖藝術」:作品解析短片、「表演,chill什麼?」:藝術小知識等,今年將製作約60支影片讓藝術教育與推廣打破場域疆界。

原於歌劇院戶外播映、廣受民眾喜愛的「NTT放映室」,在疫情期間轉為「NTT線上放映室」,由歌劇院支付公播費給表藝團隊,讓精彩作品線上重現、作品幕後花絮及紀錄短片等讓民眾隨選隨播;同時,於劇場空檔,協助團隊錄製優質演出影音,提供另一種劇場參與方式,創造藝術零距離。

創作培育為下半場做準備 儲備觀眾回流動能

為讓歌劇院的科藝展演特色不墜,也令中臺灣的表藝創作急起直追,歌劇院在方案2.0中特別啟動「藝術孵育計畫」:為科藝題材的創作者、以及中部在地團隊,提供前期製作研發經費,安排階段性成果呈現的場地,期待將防疫時期轉化為藝術家創意孵育期;此外提早啟動「2021-22歌劇院駐館藝術家」、「LAB X 青年藝術創作工作室」、「2021 & 2022新藝計畫」等甄選,預計選出15項藝術家/製作專案,以場館資源陪伴創作者從實驗創作到藝術實踐。

待疫情緩和之時,歌劇院將以「處處皆舞台」概念於前廣場、戶外劇場、草地、空中花園等戶外空間,舉辦大小型展演活動、風格市集等,讓大小表藝團隊攜手聯演,與民眾因近距離共享並找回熟悉的劇場感動,在「中場休息」之後,一起欣賞下半場精彩的演出。

圖片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衛武營作伙扛 表演藝術不中斷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為陪伴藝文團體跨越疫情挑戰,與三館一團推出「特別方案2.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持續提供大眾藝術參與機會,盼於疫情期間支持藝術表演者創作,並規劃「在符合防疫風險評估條件下低度維持活動、安排主合辦節目檔期延後與重製費支持、活化場地支持創作排演、提前啟動後續展演創作、擴充原展演計畫與徵件、數位衛武營」等六大驅動方針,以協助藝文界在防疫期間蓄積能量、迎接復甦。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疫情雖讓民眾日常活動受限,但藝術不會就此從生活中消失。衛武營以『防疫安全』為最高準則,除了在場館適當空間進行低強度的活動,也在YouTube進行接力聯演及演出製播。而為了儲備疫情紓緩時的復甦能量,衛武營也進行劇場設備維護、創作徵件、提前研發等。疫情期間的困難與遺憾,衛武營作伙扛,為團隊與觀眾,打造疫情期間的另一種藝術風貌。」

衛武營的政策主要分為兩大面向,第一是「現場」,在符合風險評估指標、社交安全距離前提下,我們低強度地維持場館藝文活動;第二是「線上」,利用數位科技,讓藝術透過網路繼續與你我對話。

在符合防疫風險評估條件下低度維持活動

每月第一個週三晚間19:30 在榕樹廣場舉行的《武營來跳舞》,讓民眾在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下,也能快樂舞動身體。5、6月將由余彥芳、蘇威嘉兩位舞蹈家,分別以即興與當代風格,帶領眾人輕鬆跳舞。7-12月活動時間將提前30分鐘調整至19:00,由另外六組截然不同風格舞蹈家與大家共舞,邀請民眾共享舞動身體的快樂。

5月份原訂的《Eureka 2.0! 發現衛武營》也將在公共區域及戶外空間舉行,包含展覽、動態體驗演出、創意實驗自造所等活動,在公共空間中創造和藝術的不期而遇。6月份開始,知名劇場影像設計大師王奕盛則將在榕樹廣場展示AR擴增實境作品《寶島浮沉》。

安排主合辦節目檔期延後與重製費支持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無法如期演出之主合辦節目將延期重製。包含臺灣豫劇團《天問》、創作社劇團 白先勇《孽子》、【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雲樹雅集《亞洲再製造》、【衛武營小時光】系列的陳若玗、林一峰、王榆鈞共六檔演出,將安排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演出,除依原計畫支給費用,並針對重新演出提供重製費。

活化場地支持創作排演

演出因疫情影響取消之際,衛武營除安排外部劇場技術人員參與劇場設備維護作業,也活化場地支持藝文團體創作,目前已提供完善的無障礙排練空間給空表演實驗場,進行以身障人士擔任主角的《我是一個正常人二部曲:我們一起撿到槍》創作排練。8月份両両製造聚團與藝術創作者,將齊聚衛武營進行《Theater for Young Audience 臺灣寶寶劇場創作發展工作坊》。同時,提供原場租五折場地予其他團隊進行錄音錄影。

提前啟動後續展演創作

衛武營與藝術合作夥伴,提前啟動今年下半年前期創作計畫,及明年上半年改作研發項目。包括周書毅×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公園散步的記憶序曲》前期創作、周書毅×王榆鈞×陳芯宜《留給未來的殘影》衛武營特別展演版前期創作、躍演劇團《釧兒》製作發展。

擴充原展演計畫與徵件

去年起推出的《高雄雄厲害》系列,衛武營將號召藝術創作者,以高雄在地元素為題材創作,徵件期間自5月中開始為期1個月,獲選的創作計畫將提供前期創作的提案費用,後續也將依進度挹注執行經費。此外,出身高雄的編舞家葉名樺以及蒂摩爾古薪舞集也將在公共空間呈現全新創作。

數位衛武營

數位衛武營從社群媒體出發,4月3日(五)開始的「衛武營接力聯演《音樂的奉獻》」,邀請藝術家和民眾,重新演繹巴赫經典作品《音樂的奉獻》,以影片上傳社群媒體方式接力連演,目前已有7個國家、超過80組藝術家、民眾參與。

《衛武營×春藝線上音樂廳》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作,邀請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對位室內樂團、高雄市管樂團與鋼琴家吳亞欣,4月25日(六)起連續6周,每周六19:30在衛武營或春藝的YouTube頻道播映。

嶄新的《衛武營第六劇場》,概念來自衛武營現有歌劇院、戲劇院、音樂廳、表演廳、戶外劇場共5個劇場外,開闢出一座「數位劇場」,將邀請六組不同表演類型的藝文團體,從4月26日(日)起,每周日21:30以10-15分鐘影片,在衛武營YouTube頻道上,大家將能觀賞到六支團隊的精采小品。

《1分鐘虛擬舞台—映照你的表演》於6、7月進行,藝術家周書毅與數位藝術基金會合力開發獨家APP程式,邀眾人以衛武營為題,拍下1分鐘VR虛擬實境創作影片,上傳社群媒體展現創意。

原訂「藝企學-美感教育計畫」受疫情影響取消現場演出,改以「衛武營美感教育計畫數位版」呈現,邀集對位室內樂團、他拉喇叭團、管風琴家劉信宏錄製數位體驗教材,提供全臺小學至高中職、專科各級學校,讓學生接觸美學不間斷、持續推動美感教育。

圖片

國家交響樂團|讓音樂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

持續提供優質音樂節目,讓音樂成為溫暖人心的力量,是NSO國家交響樂團致力的目標。在疫情肆虐的時刻,讓音樂持續陪伴大家,是樂團深切的期盼,因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特別方案2.0」方針,樂團將推出網路結合音樂演出的相關製播計畫,除了維持音樂工作者持續演出機會,同時也為未來音樂會暖身。具體方案如下:

「NSO Online 自在享樂」線上室內樂系列,國家交響樂團於4月13日至4月18日,由音樂總監呂紹嘉督軍,動員團員與國內音樂家,共同完成室內樂演出錄影,曲目涵蓋廣泛,包括從古典到現代,流行到電影音樂的動聽作品。室內樂演出不僅呈現樂團各聲部默契,也是團員間互相切磋相長的好時機。透過本次線上室內樂系列,齊心將音樂光明溫暖的力量,傳達予社會。本系列除音樂演出外,也將透過線上解說,以此深化樂迷對音樂的知識,達到音樂教育的功能。本系列在4月底於線上推出,後續每周定期於線上與樂迷朋友分享,期盼音樂能陪伴大家度過艱難時刻。

直播音樂會,國家交響樂團將與國家兩廳院、公共電視台三方聯手,結合演出製作、場地與製播三方平台,於五月及六月共同推出多場直播音樂會,由呂紹嘉領軍指揮,預計將推出德佛札克、柴科夫斯基、莫札特、艾爾加、馮威廉斯、布瑞頓等作曲家作品,讓音樂成為撫慰人心的溫暖陪伴。

公視Plus網路頻道播映預計於4月至9月間,於公視Plus網路頻道播放過往由公視所錄製的NSO音樂會,樂迷朋友可免費回顧經典演出,目前NSO歌劇音樂會《托斯卡》已上線,公視亦將陸續推出10場NSO精彩音樂會回顧。

「音樂放送,心情放鬆」音樂影片製作,過往樂團曾發行過不少音樂會演出CD,樂團將擇精華片段,開發製作「音樂放送,心情放鬆」音樂影片於社群平台播放,居家民眾只要跟著線上影片的腳步,彷彿親臨世界各地旅行,以此紓解因疫情緊繃的壓力。本系列已於NSO社群平台上線,觀看數與點閱率均有亮眼表現,為此系列也將持續以音樂陪伴大家。

提前啟動展演計畫,樂團緊跟社會腳步,除第一時間保留原有演出檔期,並迅速重整曲目,安排國內音樂家與樂團共同合作,製作新節目,成為匯聚國內音樂家平台,整體產業共生共榮。此項新節目製作與規劃,也將完全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若疫情已經緩和,將儘速擇期演出。

疫情衝擊雖然巨大,樂團期盼音樂能整合各方力量,發揮己力,將音樂溫暖與美好的能量,持續傳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