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邱瑗
多變的因子,不變的人性
科技源自人性,人性也因此離不開科技。
作曲家黃若說他想做一件事,一聽我就非常喜歡!他覺得大家手機不離身,常常沉浸其中忘了別人,不如辦個「不放下手機也與別人互動共享的音樂會」。假設一個交響樂團有99人,就讓99支手機一起發出不同聲部、音色的器樂聲響,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成了一個龐大的、完整的交響曲。
於是,2026年Arts NOVA的首檔節目《浮聲之城》誕生了!手機不只播音樂,還要來一趟城市走讀,5條路線、5種不同的城市風景、與不同的行走夥伴對話、車聲蟲鳴、廟宇誦經聲等,都將成為樂曲中城市聲景的一部分。最終5條路線的眾人匯聚在歌劇院,在劇場內再聽一次現場交響樂團演奏完整的樂曲,或自由穿梭舞台與觀眾席,或立於樂團各聲部之間,聽聽手機與Live到底不同在哪裡?!
除了滑手機成習慣,AI也成了我們日常中最常對話的對象,我們得到的「完美答案」,究竟是普世認定的,還是AI為你量身打造的?《我們將在天堂,成為一個整體》從真實事件改編,一個長期為了氣候變遷而感到焦慮的人,終日沉迷於與AI對話,最後竟相信輕生可以拯救世界?作品回到「人」的角度解剖AI概念,探討意識、自戀與認同等永恆存在的課題,與觀眾共同思考對於AI倫理的討論與反思。
科技讓人更自由,卻也重塑我們的情感、行為及思考方式。
這究竟是一種依賴?還是共生?《點擊得永生》探討被演算法控制的人生,精彩的人偶共演,透過復古未來主義的場景,用最不「科技」的劇場手法,帶我們進入一個被AI控制醫療體系的世界,假牙、人工水晶體、心臟節律器等不也像科技穿戴裝置!這是帶有惡趣味又發人深省的偶戲。
這次Arts NOVA中有3檔討論「關係」的作品,《Piano piano》是兩位主創藝術家之間20年珍貴友情的結晶,世界著名的科技新媒藝術家和樂壇的創作才子,為了一圓年輕時一起演出的夢想,他們重拾水晶球和鋼琴,完成了一場幻象與詩意的法式相遇,是一場毫無門檻,人人都能欣賞的piano(形容詞:輕柔)piano(名詞:鋼琴)音像藝術。
《孤島信號》透過一位「繭居族」少年探討家庭關係與親情,他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只透過手機和外界溝通,不上學、不就業、不社交。親人間吵架經常雙方各執一詞、互相抱怨,讓居間人覺得為難;劇中也呈現了「聽話」的困境,觀眾進場時會隨機拿到不同音訊的耳機,分別從母親、父親與孩子的角度參與故事,演後立即由創作者帶領全場討論,從相互傾聽來理解、還原事實的全貌,非常適合夫妻、親子共賞。
「當初我們相遇時,那時候很完美,那就像是北韓和南韓打開它們的邊界、重新統一,而那些被阻隔多年未見的人又再度找回彼此。」《兩韓統一》原著劇本如是說,這與地緣政治完全無關,卻是劇名來源的出處;想透過同一民族、相同語言,相連卻又分裂的南北韓現況,由9位演員演繹20段獨立短篇,比喻複雜的情感關係,是法國劇場大師喬埃.波默拉的代表作之一。曾多次來到歌劇院的路易霧靄劇團,舞台呈現經常是近乎黑暗的狀態,讓觀眾在微光中,更聚焦角色間的暗流洶湧。
最後,我們來聊聊「末日」。總是圍繞著「死亡」主題的比利時靜物劇團,新作《這就是人「森」啊!》將場景設定在森林裡,看看充滿芬多精、適合野餐、挑戰極限、身心靈修煉的美好「大自然」,如何在一瞬間發生毀天滅地的災難。《獸靈之詩:頭骨的召喚》改編自邱常婷的臺灣原創奇幻小說《獸靈之詩》,融合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與現場表演,觀者將可以和「獸靈」合為一體,進入一個逐漸被傳染病毀滅的人類世界。
豪華朗機工在成軍15年的回顧展「宇宙寫生」中的作品《宇宙201》,有一座巨大卻柔軟靈活的機械手裝置,它和漂流木的碰觸,讓我想到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上帝伸出手指將靈魂傳遞給亞當;倘若輕輕一點就有了生命,那麼結束和重啟,是否也是一鍵完成?《最後一問》是豪華朗機工為歌劇院的限地製作,一場無人的劇場表演,從地球的光、宇宙的影開啟對話,講述萬物的連結和循環,背後是否有雙「看不見的手」在操控?
你,準備好接受提問了嗎?




